C'est la Vie 【專訪系列- 8又二分之一】
採訪:香港設計博客Ginny
在旅遊期間,住宿地點是認識當地藝術設計的橋樑。在台北,有設計花盡心思的玩味旅舍;而在台南,我首推8又二分之一。
「8又二分之一」不是名師設計、不是豪裝旅店,他們有的正是如台南一樣,有的是很單純的心態、愛慢活愛藝術、很想分享的人情味。旅店負責人陳佳臨(Lucy)指「8又二分之一」是荒廢的傳統老宅與美軍宿舍,透過設計再興而成一個結合藝術旅店、咖啡廚房、活動空間的跨界平台。要了解更多他們的理念,我們透過理念跟她做了一個詳盡的訪問,為了尊重她,文字在沒有刪減下,原文直錄。
Q1︰你們於2013年何時開始試業﹖ A1︰8又二分之一在2013年春節開始試營運,經過一個月與旅客、咖啡廳來客互動調整,正式營業是3月30號。從設計工程到營運,大約是四個半月左右,而後藝術家進駐裝置,讓每個房間更符合於所定義之『藝術旅店』。
Q2︰為何店名叫做8又二分之一﹖ A2︰8又二分之一是源於一部義大利電影。我大學在政大廣播電視學系學習,那時候開始要從『觀看』影像轉為『創作』影像的角色轉變,其中,電影概論課老師推薦了費里尼導演的電影,而八又二分之一就是其中的一片。對甫創作的我來說,其實那是一種衝擊。這樣的創作形式顛覆了以往觀看的習慣,而電影主角其實是導演的化身,也把面對創作困境的狀態投射到電影之中,而誠實面對挫敗與奇幻異想,則天馬行空的把觀眾帶到他的人生視野,果真戲如人生。
我喜歡誠實的作品,在影像創作裡,因誠實而動人,也常提醒自己該是這麼創作,在有限的生命裡,把遭遇的感受感知,抽象然後具象化。透過一種小心翼翼拆解的過程,把觀眾導到設定好的場景,然後關上心門,在這內心的小房間裡,反覆去品味、或想像創作者曾經歷的一切。像是把靈魂赤裸的碰撞一樣,而不再寂寞,因線索而產生趣味與脈絡。
我喜歡流動影像、也愛靜態影像,我大學到台北念流動影像,研究所則到賓州大學念純藝術創作,主修攝影,但我始終相信創作的本質是一致的,僅透過不同的媒材來呈現作者的理念,我自己的創作方式也常是以自身經歷的一切,透過編導式的攝影,去呈現核心概念。仔細想想,大眾傳播教我用一種通俗的方式與人分享生命,而美術則教我用一種『偏見』來看見世界的不同。而成立藝術旅店後,更希望透過更親民的方式,將生活藝術帶到每個來客的心中。
導演因時間創造了八又二分之一,我將旅店命為8又二分之一,除了為空間整合(七個房間、一個工作室、延伸到半戶外的咖啡廚房),也期許自己能像導演一樣把生命與創作結合。
我更希望能讓創造火花,在別人生命的一頁上,留下燦爛的火花或充滿熱情的火種。
Q3︰你們有何經營理念﹖ A3︰我一直界定8又二分之一為一個跨界的藝文平台,期待透過軟性的服務介質(旅居、飲食)能夠讓來客停留,甚至進一步透過『藝術、設計』去改變或參與人生。而特別選在台南的南區,拋出這個想法,還是源自於想要質變家鄉,讓自己生長的土地能夠灌注不一樣的養分。
不管是邀展的藝術家、來訪的旅人、甚至是在這裡工作的夥伴,都能夠在這裡得到藝術的力量,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改變,驅策我們去夢想或實踐腦中的奇幻異想,帶著充滿的能源回到生活的軌道之中。這裡接受多元的委託(求婚、慶生、抓週、迎娶、尾牙、年夜飯團圓…),只要能經由821的巧思,讓旅人的住宿,多了別緻的記憶,甚至產生更緊密的關係。
而回歸到深度與廣度,我們期許這個空間能夠讓一百個人來一百次與環境產生關連,而不只是一萬個人來一次那樣的觀光消費行為。持續性而脈絡性地形塑821精神,能讓來客真正的感受到最核心的東西,叫做,情感。
【專訪系列- 8又二分之一(Part II)】 承接昨天刊登的專訪,繼續是位於台南的8又二分之一藝術旅店的負責人Lucy訪問。
Q4︰可否說說你的背景是不是與藝術工作有關﹖ A4︰我一開始是念大眾傳播的,所以才有機會接觸到費里尼的電影。大學時總覺得身邊有很多有才華的朋友與同學,但是否有一個平台能大家展現作品,似乎是很少的,覺得可惜。而當初從台南到台北念書,已感受到第一次的文化衝擊(南北作品屬性差異甚大),於是那時候與家人提案到美國去攻讀,未來或許能將不同的視野帶回家鄉。(當然那時候大家只覺得我傻)
後來到美國念藝術創作,在那裡印象很深刻,老師常帶我們到雀兒喜區看新展覽,而費城的老城區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是所有藝廊的開幕派對,我們常在那天去看最新的展覽與最新的設計,到那裡吃免費的美味餐點(哈),這是我第二次感受到文化衝擊,我那時總想,阿,如果有機會在自己的空間裡這樣過,讓人有機會看見更多創作的可能,一定很棒吧,所以在821才會不斷舉辦藝文展覽與活動。
從夏威夷(為新設的旅行社籌備網站,包含文字編輯與圖像美術)回台灣後,我先在建築事務所/室內設計公司,先磨練兩年,因為大學時期早有個『藝廊』的想法,只是怎麼落實,需要花一點時間在現實社會中摸索。這間公司的老闆很特別,除了空間,還有雜誌,所以我的背景讓我有機會學習到家粧(deco),也有機會採訪一些藝術家,甚至是統籌在國美館的展覽等等。而身為特助的工作,其實也讓我累積很多創業的功夫,可以近身去了解上位者作決策時的諸多考量。
而開始工作的幾年,其實我作過不少企劃工作、包含文案、攝影、網站、型錄編輯還有室內設計案等等,並且辦了兩次攝影個展。我想這些都在創立藝術旅店時,給我基本架構與概念。
會想成立『旅店』的形式,其實是希望能把設計作的完整。過去接案的時候,涉及預算與業主美學等等,其實多半都會有些缺憾,我想只有在實驗自己的空間,才能把實驗做足。一個完整的空間,從空間、調性、軟件、服務、人、活動企劃等等,我希望把自己喜愛的一切,分享出去。似乎冥冥中又回歸到,大眾傳播說的『傳播的要義是:在於你要與別人分享怎樣的生命』
而我,喜歡這些與美相關的一切,他可以是創作的初衷,可以是一種熱情的動能,可以是一餐美味的餐點,我想把我經歷過的一切,轉化在轉化,形成一種態度,讓來客可以放心把自己交給我們。這些都是思考過後的決定,絕非偶然。巧合可以是甜美的意外,而如何發展成脈絡,就變成整合的功夫,我希望實驗一種『脈絡』的可能性。
當然回歸到商業上,他仍在一個微妙的平衡裡,冷暖自知,不過也喜歡這種如履薄冰的創業危機意識,這讓我能夠常常在理性和感性中,尋找可能性,而判斷也更加有挑戰性。
至於定義阿?我想它可以說是一個『跨界的藝文平台』,(像821的logo,正著看是8 1/2的形式,轉90 度後,其實是無限大的符號),我找來各個不同領域的創作好友們,也想宣示,這裡不只是一種type。如同我之前說過,創作其實本質是一樣的,而我們在這個格子裡,能夠把不同領域的思維,發展成脈絡和個人故事,給客人,實體與精神的雙重享受。
Q5︰為何旅店的房間有不同主題? A5︰過程中,我找了七個創作者(包含我自己),來共同創作七個房間。一共是花藝、攝影、插畫、音樂、平面設計、建築和電影。由於大家都沒有太多空間的經驗,所以由我帶著大家一起討論主題牆的呈現。 01.媒材與主題切合 02.有個人的故事 03.與旅行相關 04.材料可以大量取得、成本經濟 05.提供幾本領域中對自己影響深刻的書籍在房間內
從無到有,我們基本上是絞盡腦汁在解設計題,不過呈現的結果,大家都很喜歡,也樂在其中,而我的快樂是來自於大家在過程裡享受到快樂。
像插畫房,當初命題也只希望我能提供一個全白的畫布給她,為了這間地磚又重新選過,不過當她帶著畫筆和口紅進房間,畫了大大小小的唇印,常常一個人旅行的插畫家希望在這個空間的旅客能被滿滿的熱情包圍,細說故事,不要寂寞。
平面設計房,以旅行中的資訊站為創作的開端,我們蒐集了每個人出國旅行隨手拿的免費地圖拼貼出只有821 房間才有的世界尺度概念,每個人的記號、每個人流過的汗、曾經感受到當地的溫濕度,透過這個房間又有了連結。你可以找到過去旅行的回憶,也可以再決定下一個旅行的地方。
音樂房,旅行中,在異地睡覺的經驗是很特別的,所以我們從夢境出發。創作者拿了李斯特的琴譜,我們創作成音符的蝴蝶在房間裡飛舞,其實也是將創作者內心未完成的音樂之夢,帶到這個音樂房之中。
攝影房則用了一萬多個底片膠卷鐵盒來拼貼牆面,過去大家用類比的方式,傳統底片機記錄旅行的回憶,現在用數位相機來記載。曾幾何時,我們不再謹慎觀察每個旅行的細節,那一下快門,成為快速而忽略的象徵。希望透過這樣的膠卷故事,讓大家重新看見旅行的種種細節與美好。
我其實希望以一種『主人翁』的概念,帶著大家進入藝術家內心的小房間,把它曾經思考、經歷的一切,透過空間的細節來訴說。想要發現的人,自然能發現,想要多聊的,我們隨時都在樓下,歡迎大家一起談心說笑。不同領域的人、切入的角度自然不同,我喜歡發現每個人生命中不一樣的特點,因為那是讓創作豐厚的本質。所以我不以『吊掛作品』為藝術旅店房間的形式,反而是一種『這個創作者就是這樣』的態度來呈現。把思考的過程已經反覆過一次的最適合解,就是821房間的概念。
我很喜歡過程中的討論,比如說味道,花藝的創作者告訴我,四季不只是眼睛,房間內的花茶味道也是四季不同的,比如說材料,建築的創作者用建築用的布膠帶(電火布)來做蒙德里安的符號拼貼,電影房直接以漆黑的電影院概念來呈現,等等的,討論過癮、與施工團隊討論過癮、旅客住過感同身受過癮。
【專訪系列- 8又二分之一(Part III)】 台南的8又二分之一藝術旅店是一所旅店,也是一所café,更特別是他們會定期舉辦不同的藝術展覽,故亦是一所小型藝術館。旅店負責人Lucy指,客人半數對於藝文偏好,有創作者,也有欣賞者。今天繼續延續未完的專訪。
Q6︰你們是否會定期舉行藝術展覽﹖ A6︰我們目前為止共辦了十二場藝術展覽,由我們主動策展,邀請合於主題的藝術家,到我們空間進行展演。由於當初定義是跨界的藝文平台,於是並沒有限制媒材。而我也不侷限只有藝術相關科系者能展出,也就是說,只要該創作者對於自己專精的領域能有獨到的見解,或是不同的展現形式,我們旅店都能與創作者共同策劃形式,使對主題有興趣的觀眾與來客,都能接觸到不同的觀點。
比如當初我們也邀請北京大學的歷史博士(主修音樂史)到現場與大家分享台灣流行音樂的流變,芭比娃娃服裝設計師帶來設計與收藏,談談色彩導入服裝、甚至是模型微型尺寸等等的發想與創意過程。
甚至我們在接待旅客的過程裡,發現了他們的創作觀點值得介紹給更多人知道,而後續接洽成為未來展出的創作者,從旅客成為展覽者,也是一種另類的結合。
Q7︰對藝術展覽的主題,有沒有定位﹖ A7︰當然有。如同先前所提,跨界的思維,能激起更多創意的可能。除了創作者本身領域的跨界(音樂跨攝影、雕塑跨攝影、建築跨裝置…),旅店設定展覽的主軸也會變化。
2012,荒廢老宅重新改造成一間藝術旅店,這個概念已經開始發酵, 透過空間,改變想法、擺脫習慣。2013,以⽼屋新生為概念,實驗舊有元素,注入嶄新創意,在藝術旅店開始的第一年,藝術家的進駐,改變了素胚房間的樣貌,從建築延伸到餐點皆然。2014,在色彩計畫前,先從身體五感為概念出發,利用味覺、嗅覺、 觸覺、聽覺及視覺,延伸⽽出的五場展覽企劃。2015,以七個房間為主軸,由⽩色紅唇插畫房為優先,構想了一場⾊彩計畫,從色彩延伸到自然、時尚、自我、音樂。
2016,因為⾊彩計畫的開始,衍⽣而出的下⼀個年度新計畫『電影』 即將問世。 821在2016年以電影為主題年度,整年展覽將會以不同型態的跨界展出,帶領大家看見電影人充沛的創作欲,由裡而外地探討深藏在創作者背後的人生經驗。我們將與有趣的電影從業人員(導演、劇照師、燈光師、剪接師、攝影師…)合作策展,看看把電影當成生命的他們,當遇見攝影、空間、旅行、舞蹈、城市又引發了如何的創作動能,讓他們的狀態如此豐厚。
Q8︰台南給你的感覺是怎樣﹖是否與藝術扯上關係﹖ A8︰我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台南人,我喜歡這塊土地的好天氣,喜歡這裡的人敦厚樸實,喜歡這裡歷史痕跡,喜歡他混血帶著的草根與優雅,很難想像的並存,但卻並存協調。他的步調緩慢,但卻是孕育生命豐厚的底蘊基礎,太過速成的東西沒有辦法積累,這裡的人有自己獨到生活的步調與偏執,怎麼說呢,以生活來說,台南人的性格可以算是生活藝術家。他有天然的樸,有時間的煉,許多藝文人士近年都移居台南,在這裡,可以專心,可以看見很純粹的付出,大多數的人認為,在台南生活,可以活的像個人。
台南每個行政區有其特色,以821所在的南區,其實是較偏的濱海文化區,然誠品書局也搬到距離旅店一分鐘之遙,奇美博物館坐落在更南的仁德區(約15 分鐘),十鼓文化村也僅10分鐘,相信民間藝文以亮點的聚落效應,將能使藝術這件事情,在台南隨處可見。我也期待當初選擇落腳南區的821,能夠質變南區這個區塊,讓藝文成為呼吸的一部分。